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省、市、县、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以及山脉、河流、湖泊、岛屿、草原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名称。那么浙江省湖州市内各地地名来历是怎么样的呢?
“浙江”作为省级政区通名始于唐乾元元年(758),以境内最大河流钱塘江古别称“浙江”得名。简称“浙”。
隋仁寿二年(602),置湖州。1983年10月,撤嘉兴地区,设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以地滨太湖而名。
1912年,并乌程、归安为吴兴县。2003年1月,设立湖州市吴兴区。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吴国主孙浩取“吴国兴盛”之意改乌程为吴兴。
2003年1月,设立湖州市南浔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聚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濒浔溪(今东、西市河)得名。南宋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
唐天宝元年(742),定名德清县。据清康熙《德清县志》卷一载:“唐天授二年(691),折武康元东乡置县,曰武源。景云初名临溪。天宝元年(742),随易名德清……”又据《今县释名》记载:“德清,唐置。余不溪流经城中,一名清溪。其水清澈,县取名焉。”县以溪名,今又把人和溪联系起来,寓人有德行如水之清,故称德清。
据清同治《长兴县志》记载:后梁开平四年(910),改长城县为长兴县。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于此筑城,因城狭长,名为“长城”。西晋太康三年(282),朝廷分原乌程县西部分另立新县,以“长城”作县名,此长兴建县之始。后梁开平四年(910),吴越王钱镠为避后梁朱温庙讳,改长城县为长兴县。含“祈福吴越国长存兴旺”之意。
东汉中平二年(185),置安吉县。《后汉书》载:“光和末,张角乱,此乡守险助国,汉嘉之。”置县时,汉灵帝取“安且吉兮”之意,赐名“安吉”。寓意“舒适而美丽”,也祈愿“平安而吉祥”,故名安吉。
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名知识为载体,深度挖掘“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内涵,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重点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要义,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