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国红巨龙蜈蚣毒性有多大(中国红巨龙蜈蚣—世界十大巨型蜈蚣之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09:55:52    

中国红巨龙蜈蚣是一种地球上的神秘生物,它属于中国特有的蜈蚣种类,在世界十大巨型蜈蚣中名列前茅。它常常出没在中国南部亚热带地区,拥有若干个品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深红色的中国红巨龙蜈蚣。中国红巨龙蜈蚣因为深红色的外观被古人称为“天龙”,其体长可达20厘米左右,而且拥有一定的毒性。下面我们将从形态特征、习性、蜕皮和毒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红巨龙蜈蚣。


二、形态特征

1. 头部结构

中国红巨龙蜈蚣的头部背面两侧有一对集合眼,每一对集合眼包括若干单眼。头部的腹面有口器,为蜈蚣的摄食器官。头部的附肢包括1对触角、1对大颚和2对小颚。头部成为感觉和摄食的中心。

2. 躯干部结构

蜈蚣的躯干部分有20个体节,较长和较短的体节互相间隔,第1节的附肢称颚足,甚为发达,其末节成一利爪的毒爪,爪内有毒腺,爪的末端有一毒腺开口,用来毒杀小动物和作为防御外敌的武器。第2~19节各具1对7节的附肢,称足,是蜈蚣爬行的器官。第20节是生殖孔所在的地方,其附肢与其他19对步足不同,特称生殖肢。

3. 外骨骼特征

蜈蚣身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分布在躯干部每节的背面者称背板,腹部的为腹板,背版和腹版靠两侧的膜状薄板相连接。外骨骼的形成限制了蜈蚣身体的继续生长发育,因此蜈蚣在生长过程中便有了蜕皮现象。

4. 蜕皮过程

蜕皮时蜈蚣用头顶主池壁,先顶破头板,然后依靠自身的伸缩运动逐渐使身体连同步足由前向后依次剥脱,最后脱离尾足。每次蜕皮需要2~3个小时。

三、生活习性

1. 喜群居,胆小怕惊

蜈蚣喜群居,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但是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卷曲不动,正在产卵的蜈蚣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

2. 喜欢阴暗潮湿,但怕光怕渍水

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3. 日夜活动规律

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爬出来活动,觅食及交配。

毒性

中国红巨龙蜈蚣的毒性较强,能够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毒爪内含有毒液。一般来说,被蜈蚣咬伤后会感到疼痛和肿胀,也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一些情况下,被咬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总而言之,了解中国红巨龙蜈蚣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毒性等方面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这种神秘的生物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接触到蜈蚣时,大家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蜈蚣的咬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