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念这三十年,好像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关于情思这类问题。今天重新来审视“恋心”这个笔题,希望能有一些不一样的解读。
活在这个随时可能被各路媒体口诛笔伐的时代,快节奏负高压的生活涤荡得人快要窒息,总要在本就快无法腾出的位置上找到一丝安慰,可以是一杯热红茶,也可以是一会儿静静小憩,或是一个刚刚好的准备,当你正确打开自己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所有的事可以从理所当然变得那样流光溢彩。那些意外的灿烂让人洞然心恻。
首先,人与人之间长久而舒适的关系一定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绝非一厢情愿的付出和索爱。说什么精神之恋,说什么世外桃源,所有的不喜欢都不该用非理性手段去挽留,所有的高难贴合度欣赏都不该被理性手段去怠慢。
很多时候就像一个不既定的事实,不断地需要用理智和非理智的模式去来回切换,那便需要一个无比强大的内核处理器,总是要先将自己起步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再去考虑情感方面的可控性范围,在这个范围里兵分三路,一路去适配对方情感的可能性,一路随时动态调整自己情感的合理性,另外那路便是疯狂做风险评估、自我调整风险系数,风险系数高了就是任性无畏,风险系数低就是理性思维在长期干预下的效果。
同时,这也是一个狼狈的事实,客观的存在性,主观的情绪化都是极难控制住的,为了要紧紧捏住它们,人在极力忍耐中需要疯狂抽调理智来补位,而那波“回忆杀”太强大了,随时需要言语的时效性来及时回应,可能吗?不一定可能呀,理智与感性在同室操戈,而情绪又在不停地搅扰。我想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理智交给时间来做决策了。
再来说说怎样平复情绪这个跳脱的白兔。它总是那样迷人又任性着,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骨感,“美”得不可方物,清丽可涤尘世。当“我”在心念“你”的时候,“你”也在同样与“我”恋心着,这该是世界上多么美好的场景。刚刚好,都是幸运给的巧。再没有什么比刚刚好更好的了。一切的不开心都是从不自信开始的,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特别是要坚定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些温热。
起床、刷牙、洗脸,将每一件事都用时间来精心安排,做属下当上司,用心去完成每一件可能存在的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不是为了讨得“他”的喜欢或者赞颂,而是即便隔着千山万水,你也要做到“他”感受到的那个样子,这才是“彼此从未离去”的感觉呀。我常说,最爱你的人其实是对你的要求最低的人,踩上及格线就很完满了,不是所有的光彩都得照人,不是所有的感觉都要被繁复地去肯定,不是所有的生动都要一遍一遍去描述,只要,只要,长久地伫立在那里便好。便是彼此的精神支柱。
掀开现实生活摧打下的无情不羁。正因为有了缠绵悱恻的情感,我们才得以变得那样浪漫而有趣,有些情愫是哥特式错觉,有些爱恋是洛可可风唯美,唯独刚刚好一定是幸运给的巧,“我”刚好在阴霾的天气里想念你,“你”刚好在车窗摇下的那一刻懂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