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路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有的人是超级路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4 08:55:33    

路痴是天生的吗?尽管人类拥有惊人的认知能力,当我们需要找路的时候,却可能表现得像个傻瓜,而且必须承认的是,有些人真的非常容易迷路。我们常常惊叹于自然界中其他物种的导航能力,也常常困惑人类为什么不善于导航。

方向感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感觉,我们所讨论的方向感是在不迷路的情况下,快速且高效地到达指定地点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当下的位置与环境中其他物体(地标)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要能够时刻更新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比如在转弯或者抄近道之后,依旧能够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中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空间导航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基于路线的导航,它要求人们记住具体的路线与其中的地标(比如:走到教堂后左转,然后在公园右转),这种方法在个体熟悉的城镇中或常规的路线上比较好用。但是,这种方法的灵活性很差,遇上类似道路施工需要改道的情况,就疲于应付了,而第二种方法就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第二种方法的核心是通过认知地图进行空间导航,这个地图是由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脑海里构建出来的一个关于环境的地图,它的样式与我们常用的地图类app所展示的十分类似。这种构建认知地图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更好的空间导航方法,因为它更灵活,有时还能够帮助人们寻找捷径,但是这种方法对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空间导航的能力,因此是否能够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导航并不是影响个体导航能力的关键。有研究者认为,一个善于导航的人应该可以自动地选择当前导航任务下的最佳策略,也就是说,在这两种各有利弊的方法间有效地取舍与平衡。

人的头脑有4个与导航相关的神经细胞,包括位置细胞(Place cell)、网格细胞(Grid cell)、边缘细胞(Border cell),以及头向细胞(Head direction cell),其中位在大脑海马体(Hippocampus)的位置细胞可能是决定方向感的最主要因素。对此,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塔特布鲁那(Tad Brunye)表示,从老鼠的研究来看,这些细胞针对方向会产生相对的反应,但是否适用在人身上,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一般而言,位置细胞可以辨认身处的位置;网格细胞则是将现在的位置和之前去过的地方在脑部做空间的连接,将两者合并一起操作,脑中就会呈现一个个路线分析图了。虽然每个人都会运用这2种空间记忆(Spatial memory),但对有些人来说,他们会过分运用其中一方,造成方向感的不平衡,所以才会有很会带路的人,以及怎么走都会迷路的人。

所谓的方向感,其实不只是关于空间感的掌握,它也涉及了其他的感官,像是体感觉(Proprioception)、前庭系统回馈(Vestibular feedback)、身体平衡。找路这件事,它需要知觉和认知的支持才能完成,在过程中,懂路的一方因为找到路了,所以信心大增;相反的,路痴因为迷路了,变得焦虑而难以思考,让找路更加困难。

相关文章